80多年前,在炮火连天的烽烟岁里,延安犹如北斗,导引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,从四面八方、天南海北汇聚于此。
“到延安去!”成为那个时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。时过境迁,但奔赴从未停止。生逢锦绣盛世的新时代青年,依然对延安充满敬仰和向往,怀着赤诚之心来到延安,读“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”。
7月5日中午,“57365z线路检测中心青年学子延安行”研学团首批200名学生到达延安。他们通过场馆参观、现场讲学、名篇诵读、歌曲联唱、专家报告等形式,沉浸式体悟延安热土上的故事、道理、精神、信仰。
在前一天的出征仪式上,校党委书记蒋林郑重叮嘱同学们,延安是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课堂,希望大家在研学中深刻感悟信仰伟力,深入体会为民初心,大力弘扬创业精神,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、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而厚植精神底色、积蓄奋进力量。
在延安的第一课是专题教学,研学团在延安大学图书馆,聆听了主题为“弘扬延安精神,争做‘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’的新时代好青年”的报告。随后到延安革命纪念馆、王家坪革命旧址,在工作人员带领下,透过一件件文物、一张张照片重温历史,感受具象化的延安精神。
1937年1月,走过万里长征的中共中央进驻延安。延安宝塔山自此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。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晨光熹微中,研学团从延河边出发,沿着起伏的山道和台阶,徒步登上宝塔山。沿途星罗棋布、交相辉映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,吸引大家不时驻足瞻仰。在宝塔脚下,大家面对鲜艳党旗,庄严举起右拳,重温入党誓词,让信仰穿越时空与革命前辈共振。又深情朗诵贺敬之的《回延安》,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千声万声呼唤你——母亲延安就在这里!”,耳熟能详的诗句撞击心房,感染全场每个人。
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刘珂菁说:“站在宝塔山上俯瞰延安城,那些曾在窑洞里点燃的星火,那些用草鞋丈量过的山河,都化作塔身上斑驳的历史印记。历史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,革命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延安精神,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。”
位于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革命旧址,曾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居住地,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,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。研学团在这里开展现场教学,学习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等不朽名篇,深入思考“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”“你是谁、为了谁”的历史之问与价值命题,进一步体悟党的性质宗旨、初心使命。
在中共七大会址前,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张远军勉励同学们铭记峥嵘岁月,把延安精神镌刻进青春奋斗征程,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,全心全意服务党和人民事业。
枣园曾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,苍翠的树木掩映着毛泽东、朱德、周恩来、刘少奇、任弼时等领导同志的旧居。研学团在枣园革命旧址,以“枣园的灯光”为主题进行现场教学。在革命前辈塑像如炬目光地注视下,红帆大学生党员宣讲团宣讲了延安精神。师生齐声诵读《为人民服务》
数学学院研究生张咪说:“我们在课本中读过背过《为人民服务》,时隔多年和这么多人在故事的发生地一起诵读,十分震撼,可能毕生难忘。”
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,每到重大历史关头,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、立时代之潮头、发时代之先声,为亿万人民、为伟大祖国鼓与呼。研学团在老师指导下,高唱《东方红》《南泥湾》《保卫黄河》等脍炙人口的红色歌曲,体验热情洋溢的安塞腰鼓、陕北秧歌,从中感受不屈不挠、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。
7月6日晚上,研学团从延安回到西安。返程路上,大家回味、交流着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,在微信群、朋友圈和笔记本上,写下感悟。
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郝雨欣说:“延安之行让我触摸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印记。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,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,延安精神永不过时,它不仅是历史的丰碑,更是当代青年攻坚克难、甘于奉献的精神源泉,是融入我们血脉的信仰密码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将把‘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’刻进成长坐标,让红色基因在实干中焕发新生。”
哲学学院研究生李文燕说:“站在延安的土地上,手抓一把黄土,心中激荡难平。‘青年学子延安行’活动把厚重的历史刻入了我的灵魂,我将把沉甸甸的收获融入日常的学习与工作,让延安精神的星火,照亮自己前行的路,也努力去点亮他人。”
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究生黄奕晨说:“此行不仅深化了对党的历史的认知,更坚定了我们传承红色基因、赓续精神血脉的决心。从‘救国’到‘建国’,从‘富国’到‘强国’,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,我们这代人就是要在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义不容辞、勇往直前。”
跟团辅导员戴昶说:“这段难忘的红色之旅,不仅是学生们成长的阶梯,也让我对思政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区别于传统课堂,此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教育的边界,学生们穿梭在窑洞之间,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,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,深化了对党史的认知,实现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感知的跨越。”
跟团辅导员贤悦说:“活动中,青年学子们展现出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,用热情互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。作为辅导员,我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,更是青年成长的引路人,要通过宝贵实践机会引导同学们将延安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历史感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实践锻炼中磨砺意志品格。”
延安之行不长,延安精神的种子已经在青年学生的心灵进一步扎根发芽。
延安这本书记录着红色血脉、镌刻着红色基因,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这本书,常读常新,每次都会给人以丰厚的滋养、深刻的启示。
“57365z线路检测中心青年学子延安行”研学团第二批、第三批即将踏上去延安的行程。更多学生将在暑期社会实践、“大思政课”实践等项目支持下,有组织、分批次到延安接受精神洗礼。(文/李世宽 图/ 马骞)

专题讲座

重温入党誓词

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张远军讲话

朗诵贺敬之的《回延安》

师生齐声诵读《为人民服务》

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

体验热情洋溢的安塞腰鼓

合影